|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糖尿病肌酐400多通常需要透析治疗。肌酐值超过400微摩尔每升可能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主要与糖尿病肾病进展、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药物肾毒性等因素有关。
1、糖尿病肾病进展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硬化,可能出现蛋白尿、水肿等症状。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遵医嘱使用胰岛素、厄贝沙坦等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2、急性肾损伤感染、脱水或药物等因素可能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伴随少尿、恶心等症状。需及时纠正诱因,静脉补液治疗,肌酐持续升高需临时透析支持。
3、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每分钟时,可能出现贫血、骨代谢异常等症状。需规律透析治疗,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碳酸钙等药物。
4、药物肾毒性非甾体抗炎药、造影剂等可能加重肾损伤,需停用肾毒性药物,改用肾替代治疗。可短期使用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保护残余肾功能。
患者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定期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
血糖测定静脉血与指尖血存在合理误差,静脉血6.25mmol/L与指尖血5.2mmol/L的差异主要与采血部位、检测方法、仪器校准、个体代谢等因素有关。
1、采血部位差异静脉血反映全身血糖平均水平,指尖血代表毛细血管即时血糖值,餐后2小时内指尖血糖通常比静脉血低约10%-15%。
2、检测方法不同静脉血采用实验室生化分析仪检测,精度较高;指尖血通过便携式血糖仪检测,允许误差范围在±15%内。
3、仪器校准因素血糖仪需定期用标准液校准,试纸条保存不当或过期会影响结果准确性,静脉检测则受实验室质控体系保障。
4、个体代谢影响血液循环速度、局部温度变化、采血手法等因素可能导致指尖血数值波动,静脉血受干扰相对较小。
建议以静脉血糖为诊断金标准,日常监测可结合指尖血糖趋势判断,若结果持续异常需复查静脉血糖并咨询内分泌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