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不洁性行为后担心感染艾滋病,可能由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共用注射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HIV抗体检测、病毒载量检测、暴露后预防、规范治疗等方式干预。
1、性接触传播无保护性行为是HIV主要传播途径,病毒通过黏膜破损进入人体。建议72小时内服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等暴露后阻断药物,并完成28天疗程。
2、血液传播接触感染者血液可能通过伤口感染。若发生职业暴露或共用针具,需立即清洗消毒并检测,必要时使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等抗病毒药物预防。
3、母婴传播感染孕妇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传染胎儿。妊娠期需规范使用奈韦拉平、洛匹那韦等抗病毒药,实施剖宫产和人工喂养可降低传播概率。
4、窗口期影响感染后2-6周抗体检测可能阴性但具有传染性。建议高危行为后第2周、6周、3个月分别检测,期间避免再次暴露。
发生高危行为后应尽快到疾控中心或传染病医院检测,日常坚持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肺吸虫病可通过吡喹酮、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等药物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灶,预防措施包括避免生食淡水蟹类与改善卫生习惯。
1、药物治疗:吡喹酮为首选驱虫药,能杀灭肺吸虫成虫;阿苯达唑适用于幼虫感染阶段;三氯苯达唑对耐药虫株有效,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
2、手术治疗:出现肺部巨大囊肿、脑部病灶压迫或腹腔脓肿时,需手术清除病变组织,术后仍需配合抗寄生虫药物治疗。
3、并发症处理:合并细菌感染需联用抗生素;胸腹腔积液需穿刺引流;癫痫发作患者需抗惊厥治疗,同时控制寄生虫感染。
4、预防干预:彻底煮熟淡水蟹虾螺类,避免饮用生水;流行区居民定期筛查,接触疫水后及时消毒皮肤,加强粪便管理阻断传播链。
治疗期间应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剂纠正贫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虫体清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