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血常规怎么看患有艾滋病

|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问题描述:
血常规怎么看患有艾滋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郭朝阳
郭朝阳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血常规无法直接诊断艾滋病,艾滋病确诊需依赖HIV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血常规异常可能提示免疫系统受损,但特异性较低。

1、血常规局限性

血常规仅反映白细胞、红细胞等基础指标,HIV感染早期血常规可能完全正常,不能作为筛查依据。

2、非特异性改变

艾滋病晚期可能出现淋巴细胞减少、贫血等表现,但同样见于结核、肿瘤等其他消耗性疾病。

3、确诊检测方法

HIV抗体检测是主要筛查手段,窗口期后检测准确率超过99%。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可缩短窗口期至2-6周。

4、检测时机建议

高危行为后2-4周可进行初步筛查,3个月复查结果阴性可基本排除感染。

出现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艾滋病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疾控中心进行专项检测,避免依赖血常规结果延误诊断。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伤口多深才会乙肝感染

乙肝病毒通过伤口感染的风险与伤口深度、暴露程度有关,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接触、黏膜暴露、皮肤破损深度超过表皮层、存在活动性出血等情况。乙肝病毒无法穿透完整皮肤,但可通过深层伤口或黏膜直接接触感染。

1、表皮擦伤:

仅损伤角质层的浅表擦伤,病毒侵入概率极低,无须特殊处理,建议用生理盐水清洁后保持干燥。

2、真皮层破损:

伤及真皮层但未暴露血管的切割伤,存在较低感染风险,需立即挤出污血并用碘伏消毒,必要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

3、深层贯穿伤:

深度超过皮下组织或伴有活动性出血的伤口,病毒侵入风险显著增加,需紧急处理伤口并检测乙肝抗体水平,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4、黏膜暴露:

眼结膜、口腔等黏膜接触乙肝病毒阳性血液时,即使无可见伤口也需按高危暴露处理,必须进行暴露后预防。

建议存在乙肝病毒暴露风险者及时就医评估,完成疫苗接种程序,日常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