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1型糖尿病治疗方法主要有胰岛素替代治疗、血糖监测、饮食管理、运动干预和心理支持。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需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常用胰岛素包括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胰岛素给药方式可选择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持续输注。患者需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低血糖或血糖控制不佳。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或指尖血糖仪可帮助患者掌握血糖波动规律。监测频率根据治疗方案调整,通常需监测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血糖数据有助于优化胰岛素剂量,识别高血糖或低血糖趋势,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需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保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均衡。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分餐制有助于稳定血糖。计算碳水化合物含量可精确匹配胰岛素剂量,避免血糖大幅波动。营养师指导下的个性化饮食计划对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规律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避免运动诱发低血糖。高强度运动可能引起反跳性高血糖,需调整胰岛素用量并补充适量碳水化合物。运动计划应个体化,兼顾心肺功能与血糖稳定性。
疾病管理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或抑郁,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治疗依从性。加入患者互助组织有助于获得情感支持,糖尿病教育课程能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家属参与护理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必要时心理医生介入可预防心理并发症。
1型糖尿病患者需建立包括内分泌科医生、营养师、糖尿病教育师在内的多学科管理团队。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吸烟饮酒。出现持续高血糖、反复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通过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接近正常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四十五岁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怀孕,但需在孕前、孕期及产后全程接受严格医学管理。
1、孕前评估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眼底检查、肾功能评估等全面体检,确保无严重并发症,建议提前3-6个月将血糖控制在空腹4.4-5.6mmol/L、餐后2小时≤7.8mmol/L。
2、孕期监测妊娠期需每周监测血糖,每3个月复查并发症,胰岛素用量可能需增加2-3倍,需防范妊娠高血压、酮症酸中毒等风险。
3、分娩方式根据胎儿大小和母体状况选择分娩方式,巨大儿概率较高,剖宫产率可达40%,需新生儿科医生在场监护。
4、产后管理产后胰岛素需求骤降,需48小时内调整剂量,母乳喂养需保持热量摄入,新生儿需监测低血糖和呼吸窘迫综合征。
建议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孕期保持适度运动,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产后坚持随访以评估糖尿病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