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五官科

儿童掉牙齿的顺序和年龄

|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儿童掉牙齿的顺序和年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儿童掉牙齿的顺序和年龄通常从6岁左右开始,首先是下前门牙,然后是上前门牙,随后是侧切牙、第一磨牙、犬牙,最终是第二磨牙。换牙的时间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一般在12-13岁完成。家长应关注换牙进度,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必要时咨询牙科
1、掉牙顺序
儿童的乳牙通常会按照固定的顺序脱落,为萌发恒牙腾出空间。最先脱落的通常是下颌前面的两颗门牙即下前门牙,紧随其后是上前门牙。接下来是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犬牙,最后是第二乳磨牙。此顺序有助于牙齿的正常排列和咬合关系的建立,但如果掉牙顺序异常,可能需要及时检查是否存在问题。
2、掉牙年龄范围
换牙通常从孩子6岁左右开始,个别儿童可能会提前到5岁或推迟到7岁,这属于正常范围。整个换牙过程通常会持续到12-13岁。当恒牙逐渐替换乳牙时,应注意观察牙齿的萌出情况及位置是否异常,避免恒牙拥挤、错位或滞后。
3、注意事项与护理建议
口腔卫生:每天早晚督促孩子正确刷牙,同时使用牙线清理嵌塞的食物残渣,避免龋齿和牙龈炎发生。
饮食均衡:为孩子提供富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饮食如奶制品、鱼类等,以促进牙齿的健康发育。
及时就医:若发现乳牙迟迟不脱落或恒牙萌出方向异常,应尽快带孩子就诊,排查是否存在阻生牙或其他影响换牙的问题。
帮助孩子顺利完成换牙阶段至关重要。家长应时刻留意换牙情况,及时采取行动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儿童口腔健康。若对换牙时间和顺序有所疑虑,建议咨询专业牙科医生以获得进一步建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七个月婴儿不长牙怎么回事

七个月婴儿不长牙可能由遗传因素、营养缺乏、发育迟缓、内分泌异常、牙齿萌出延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营养、观察发育、就医检查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婴儿长牙时间与遗传密切相关。如果父母或家族中有晚长牙的情况,婴儿也可能较晚萌牙。这种情况无需特殊干预,只需耐心等待,同时注意口腔清洁,避免牙龈感染。 2、营养缺乏: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对牙齿发育至关重要。母乳或配方奶中营养不足,或辅食添加不及时,可能导致牙齿发育延迟。建议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豆腐、酸奶,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滴剂。 3、发育迟缓:婴儿整体发育较慢时,牙齿萌出也可能延迟。这种情况需关注婴儿的身高、体重、运动能力等发育指标。若发育明显落后,建议咨询儿科评估是否存在其他健康问题。 4、内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影响牙齿发育。婴儿若伴有嗜睡、食欲不振、皮肤干燥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甲状腺功能,必要时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5、牙齿萌出延迟:部分婴儿的牙齿萌出时间较晚,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若婴儿满12个月仍未长牙,建议就医检查是否存在先天性缺牙或牙龈过厚等问题,必要时进行X光检查或牙龈切开术。 婴儿不长牙时,家长应注意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如添加富含钙质的辅食,鼓励婴儿多晒太阳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同时保持口腔卫生,定期用干净纱布清洁牙龈。若怀疑存在发育或健康问题,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