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糖尿病足病可能由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足部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控制血糖、改善循环、抗感染治疗、局部清创等方式治疗。
1. 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导致组织修复能力下降,表现为足部伤口愈合缓慢。需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
2. 周围神经病变高血糖损害周围神经,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易发生无痛性损伤。可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配合足部保护性鞋具。
3. 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足部供血不足,表现为皮肤苍白发凉。需使用阿司匹林改善循环,严重时需血管介入治疗。
4. 足部感染高血糖环境易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化脓。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类抗生素,合并坏死组织需手术清创。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选择透气鞋袜,避免赤足行走,发现破损及时就医处理。
糖尿病本身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长期控制不佳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糖尿病管理主要通过血糖监测、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等方式实现。
1、血糖监测定期检测血糖水平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建议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记录数据供医生参考。
2、药物治疗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胰岛素等药物可帮助控制血糖。不同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需遵医嘱选择合适方案。
3、饮食控制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定时定量进餐。
4、运动干预规律有氧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糖尿病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完全可以获得与常人相近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建议定期复查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