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柔韧性练习、平衡训练等方式科学运动,运动方式选择需结合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年龄体质、运动偏好等因素调整。
1、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每次持续30-60分钟,每周至少5次,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
2、抗阻训练弹力带、器械训练等抗阻运动可增加肌肉量,改善葡萄糖代谢,每周2-3次,注意避免屏气用力导致血压波动。
3、柔韧性练习瑜伽、太极等柔韧训练能改善关节活动度,适合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建议每周3次,动作需缓慢避免拉伤。
4、平衡训练单脚站立、踮脚走等平衡练习可预防跌倒风险,尤其适合老年或存在视网膜病变患者,每日10-15分钟为宜。
运动宜在餐后1-2小时进行,随身携带糖果应对低血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需医生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
糖尿病可通过饮食调节、运动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糖尿病通常由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肥胖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节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减少精制糖和高脂肪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血糖水平。
2、运动干预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
3、药物治疗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胰岛素等药物可帮助控制血糖,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胃旁路手术等代谢手术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