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左脑胶质瘤复发并转移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复发转移通常由肿瘤残留、病理分级高、基因突变、免疫逃逸等因素引起。
1、手术切除肿瘤复发后需评估手术可行性,二次切除可减少肿瘤负荷,可能与首次切除不彻底或侵袭性生长有关,常伴随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
2、放射治疗术后辅助放疗可控制局部复发,立体定向放疗适用于转移灶,可能与肿瘤对放射敏感性下降有关,可能出现恶心、脱发等反应。
3、化学治疗替莫唑胺、洛莫司汀、贝伐珠单抗等药物可穿透血脑屏障,肿瘤耐药性或血供丰富可能导致疗效受限,需监测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4、靶向治疗针对EGFR、PDGFR等基因突变的靶向药可延缓进展,通常与特定分子标志物相关,可能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建议结合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并定期复查影像学,出现认知障碍或癫痫发作时及时就医。
子宫内膜癌FIGO是指国际妇产科联盟制定的子宫内膜癌分期系统,主要用于评估肿瘤侵犯范围及指导治疗决策。FIGO分期包括Ⅰ期(局限于子宫体)、Ⅱ期(侵犯宫颈间质)、Ⅲ期(局部或区域扩散)、Ⅳ期(远处转移)四个主要阶段。
1、Ⅰ期特点肿瘤局限于子宫体,根据肌层浸润深度分为ⅠA期(浸润<50%)和ⅠB期(浸润≥50%),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
2、Ⅱ期标准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未超出子宫,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认宫颈腺体或间质受累,此阶段常需联合放化疗。
3、Ⅲ期分级分为ⅢA期(侵犯子宫浆膜或附件)、ⅢB期(阴道或宫旁转移)、ⅢC期(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治疗需手术联合辅助治疗。
4、Ⅳ期特征ⅣA期侵犯膀胱/肠黏膜,ⅣB期有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外器官,此时以姑息治疗为主,生存率显著降低。
确诊后应及时由妇科肿瘤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定期复查监测预后,保持均衡营养有助于耐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