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为什么糖尿病人总是饿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为什么糖尿病人总是饿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患者频繁饥饿可能由胰岛素抵抗、血糖波动、饮食结构不合理、胃排空加快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干预、血糖监测、生活习惯改善等方式缓解。

1、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功能异常导致葡萄糖无法有效利用,细胞能量供应不足触发饥饿感。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血糖波动

血糖骤降会刺激饥饿中枢,常见于降糖药使用不当或进食间隔过长。需定时定量进餐,配合阿卡波糖、瑞格列奈、达格列净等药物稳定血糖水平。

3、饮食结构失衡

碳水化合物占比过高易造成餐后高血糖和反应性低血糖。应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摄入,如燕麦、藜麦、豆类等延缓胃排空。

4、胃轻瘫症状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导致胃排空加快,产生虚假饥饿信号。需排查自主神经病变,必要时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胃肠动力药。

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模式,每餐搭配15克坚果类食物增加饱腹感,定期进行血糖谱监测调整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怎么回事

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可能由长期高血糖损伤神经、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微血管病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控制血糖、营养神经药物、胃肠动力调节、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

1、长期高血糖

持续高血糖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表现为胃轻瘫或肠蠕动异常。需严格监测血糖,使用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等降糖药,配合硫辛酸修复神经损伤。

2、胃肠激素失调

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减少影响胃肠排空。建议少食多餐,可遵医嘱使用莫沙必利促胃肠动力,或胰酶制剂改善消化功能。

3、微血管病变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常伴便秘腹泻交替。需控制血压血脂,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严重时需血管介入治疗。

4、自主神经紊乱

迷走神经功能受损引发胃食管反流或排便障碍。可尝试生物反馈治疗,必要时服用普芦卡必利调节肠道神经,配合针灸改善症状。

日常需保持规律进食习惯,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山药,避免酒精及辛辣刺激。定期进行胃肠功能评估,出现持续呕吐或体重下降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