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下肢静脉血栓术后护理需结合抗凝治疗、肢体活动、压力治疗、伤口护理及饮食调整等多方面措施。
1、抗凝治疗
术后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复发,如利伐沙班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用药期间需观察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异常情况,定期复查凝血功能。禁止自行调整药量或停药,合并其他疾病时需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2、肢体活动
麻醉消退后即可开始踝泵运动,每日重复进行3-4组,每组15-20次。术后1-3天可在床上进行直腿抬高训练,逐步过渡到床边坐立、辅助行走。活动时需穿戴医用弹力袜,避免久坐超过2小时,长途旅行前需咨询医生。
3、压力治疗
术后需持续穿戴二级压力医用弹力袜6个月以上,晨起前穿戴,睡前脱下。每日检查下肢皮肤有无压痕、瘙痒或破损,每周测量腿围变化。压力袜需每3个月更换,清洗时使用中性洗涤剂手洗晾干。
4、伤口护理
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清洁,术后3天内避免沾水,渗液较多时及时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或发热等感染征象,拆线后可使用硅酮凝胶预防瘢痕增生。介入手术穿刺点需加压包扎24小时。
5、饮食调整
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适量增加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限制高脂饮食,每周食用深海鱼类2-3次补充ω-3脂肪酸。合并糖尿病者需控制血糖,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
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乘坐飞机前需评估血栓风险。定期复查下肢静脉超声,出现单侧肢体突发肿胀、疼痛或呼吸困难时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4之间,长期久坐工作者建议使用脚踏垫促进血液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