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哺乳期尿道感染怎么办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哺乳期尿道感染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向宁
张向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哺乳期尿道感染可通过多饮水、保持清洁、药物治疗、调整哺乳姿势等方式缓解。尿道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饮水不足、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

增加每日饮水量有助于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滞留。建议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避免饮用含糖或刺激性饮料。

2、保持清洁:

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肠道细菌污染尿道。每日更换内裤,选择棉质透气材质,减少局部潮湿。

3、药物治疗:

哺乳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磷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感染可能与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有关,常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灼痛。

4、调整哺乳姿势: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哺乳姿势导致局部压迫。哺乳间隙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哺乳期出现发热或腰痛需及时就医,治疗期间可继续母乳喂养,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吃了药怀孕了能要吗

多数情况下服药后怀孕可以继续妊娠,但需根据药物种类、孕周等因素综合评估。主要影响因素有药物致畸性、胎儿发育阶段、药物代谢周期、医生专业判断。

1、药物致畸性:

部分药物可能对胎儿有致畸风险,如抗癫痫药、维A酸类。建议携带药物说明书尽快就医评估。

2、胎儿发育阶段:

孕早期是器官形成关键期,药物影响相对较大。孕4周内属全或无效应期,可结合B超检查判断。

3、药物代谢周期:

多数药物在体内代谢较快,单次服药影响较小。需告知医生具体用药时间、剂量等信息。

4、医生专业判断:

产科医生会结合药物半衰期、妊娠分级等数据,通过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手段综合评估胎儿状况。

建议立即停药并到产科和药学门诊联合就诊,完善NT检查、无创DNA等产前筛查,避免自行决定终止妊娠。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