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骨盆骨折术后多久可以下地行走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骨盆骨折术后多久可以下地行走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宏
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骨盆骨折术后一般需要6-12周才能下地行走,具体时间与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及个体恢复情况有关。

稳定性骨折且采用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术后6-8周可逐步尝试部分负重行走,初期需借助助行器或拐杖分散压力。此时骨折端已初步愈合,但需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内固定失效。康复期间应配合物理治疗,如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和关节活动度练习,促进血液循环和功能恢复。若术后复查显示骨痂形成良好,医生可能允许提前进入负重阶段。对于粉碎性骨折或合并韧带损伤的复杂病例,术后需严格卧床8-12周,待影像学确认骨折线模糊后再开始康复训练。过早负重可能导致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或延迟愈合,需通过定期X线监测调整康复计划。部分患者因年龄、骨质疏松或合并其他疾病,恢复期可能延长至3个月以上。

术后早期应保持平卧位,避免坐起或扭转腰部,防止螺钉切割骨质。饮食需补充优质蛋白、钙质及维生素D,如牛奶、鱼肉和西蓝花,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或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逐步增加负重强度,若出现疼痛加剧或异常活动需立即停止并就医复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身上肌肉酸痛怎么回事

身上肌肉酸痛可能由运动过度、姿势不良、肌肉拉伤、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调整生活方式等方式缓解。 1、运动过度: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会导致肌肉乳酸堆积,引发酸痛。适当休息、补充水分、进行轻度拉伸有助于缓解症状。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乳酸代谢。 2、姿势不良: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会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导致酸痛。调整坐姿、站姿,定期进行伸展运动,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和枕头,可有效预防和缓解不适。 3、肌肉拉伤:突然的剧烈运动或外力作用可能导致肌肉拉伤,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肿胀。立即停止活动,冷敷受伤部位,使用弹性绷带固定,必要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片200mg,每日两次。 4、感染性疾病:流感、病毒性肌炎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引起全身肌肉酸痛。伴随发热、乏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进行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日三次。 5、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可能导致肌肉酸痛。伴随体重增加、疲劳等症状时,需进行相关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测、血糖监测,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50μg,每日一次。 肌肉酸痛的日常护理中,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菠菜等,帮助肌肉修复。运动方面,建议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有助于身体恢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