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腮腺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处理、隔离防护、并发症监测等方式治疗。腮腺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播、继发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治疗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表现为腮腺肿痛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
2、对症处理发热超过38.5℃需物理降温,腮腺肿痛可用冷敷缓解,必要时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止痛。
3、隔离防护发病期间需隔离至腮腺肿胀消退,避免共用餐具,接触物品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4、并发症监测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头痛呕吐等脑膜脑炎症状,或腹痛等胰腺炎表现,及时就医处理。
患病期间宜进食流质食物避免酸性刺激,保持口腔清洁,出现睾丸肿痛或腹痛需立即就诊。
肺结核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乏力、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无咳嗽、盗汗或发热等典型表现,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痰菌检测。
1、隐匿性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可能长期潜伏,免疫系统抑制时发病,表现为胸片异常但无呼吸道症状,需通过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辅助诊断。
2、肺外结核结核病灶可能位于淋巴结、骨骼或泌尿系统等肺外器官,表现为局部肿块或疼痛,确诊需组织活检及病原学检查。
3、免疫功能异常艾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应答减弱,可能不出现典型结核症状,建议定期进行胸部CT筛查。
4、菌量负荷低病灶局限或菌量较少时症状轻微,痰涂片阴性但培养可能阳性,推荐采用GeneXpert等分子检测提高检出率。
出现不明原因消瘦或持续乏力时应尽早就医,结核病患者需规范完成6-9个月抗结核治疗,密切接触者应进行潜伏感染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