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牙龈红肿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问题描述:
牙龈红肿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天奇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牙龈红肿可能由牙菌斑堆积、食物嵌塞、维生素缺乏、牙龈炎、牙周炎等原因引起。牙龈红肿通常表现为局部充血、触痛、出血等症状,可通过口腔清洁、抗感染治疗、营养补充等方式缓解。

1、牙菌斑堆积

口腔清洁不彻底导致牙菌斑堆积是牙龈红肿的常见原因。牙菌斑中的细菌代谢产物会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建议使用巴氏刷牙法每日清洁两次,配合牙线清除邻面菌斑。症状明显时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控制菌斑。

2、食物嵌塞

牙齿邻接面嵌塞食物残渣会造成机械性刺激,导致局部牙龈红肿。常见于龋齿、牙齿排列不齐等情况。应及时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清除嵌塞物,修复龋坏牙体。反复发生食物嵌塞者需进行咬合调整或正畸治疗。

3、维生素缺乏

长期缺乏维生素C会影响胶原蛋白合成,导致牙龈组织脆弱易出血。维生素B族缺乏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炎症。建议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片、复合维生素B片等补充剂。

4、牙龈炎

慢性牙龈炎多由菌斑性刺激引起,表现为牙龈边缘红肿、探诊出血。可能与内分泌变化、药物因素等有关。需进行全口洁治清除牙结石,配合使用甲硝唑口颊片、西吡氯铵含片等药物控制感染。

5、牙周炎

进展性牙周炎除牙龈红肿外,常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与吸烟、糖尿病等系统因素相关。基础治疗包括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中重度病例可能需要牙周翻瓣术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给药。

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牙龈红肿的关键。每日刷牙两次,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更换牙刷。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及时处理龋齿和不良修复体。饮食注意均衡营养,限制高糖食物摄入。吸烟者建议戒烟,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若牙龈红肿持续超过一周或伴自发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口腔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拔牙后有什么症状

拔牙后可能出现疼痛、肿胀、出血、轻微发热、张口受限等症状。这些症状多数属于术后正常反应,通常会在数日内逐渐缓解。

1、疼痛

拔牙后创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可能与牙槽骨暴露或神经末梢受刺激有关。疼痛通常在术后24-48小时最明显,可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间歇性刺痛。创口较大或阻生齿拔除后疼痛可能更显著。避免用患侧咀嚼,冷敷有助于减轻不适。若疼痛持续加重需警惕干槽症。

2、肿胀

面部肿胀多发生在术后12-24小时,与局部组织创伤性炎症反应相关。常见于下颌智齿拔除后,可能伴随皮肤紧绷感或按压痛。肿胀高峰期为术后48-72小时,之后逐渐消退。早期冷敷可减少渗出,72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肿胀范围超过颧骨或持续扩大需就医。

3、出血

术后24小时内唾液带血丝属于正常现象,与创口血凝块形成过程有关。咬紧纱布30-40分钟可帮助止血,避免反复吐唾沫或吮吸创口。若出现活动性出血或血块脱落,可用消毒棉球局部压迫。出血量超过5毫升/分钟或持续渗血12小时以上需要紧急处理。

4、轻微发热

术后1-2天体温升高不超过38℃多为吸收热,与组织分解产物进入血液循环有关。保持充足休息,适量增加水分摄入。若体温超过38.5℃或伴随寒战、脓性分泌物,可能提示继发感染。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5、张口受限

主要因拔牙过程中颞下颌关节周围肌肉牵拉或局部肿胀导致,多见于下颌后牙区手术。表现为上下切牙间距减小,影响正常进食。通常3-5天逐渐恢复,期间可做轻柔张口训练。若两周仍未改善可能涉及关节损伤,需口腔外科评估。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以防止血凝块脱落,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减少对创面的刺激。术后48小时可改用生理盐水轻柔含漱,保持口腔清洁但避免使用刺激性漱口水。两周内禁止吸烟饮酒及剧烈运动,遵医嘱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若出现剧烈疼痛不缓解、肿胀扩散、大量出血或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定期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干槽症、感染等并发症,确保创口正常愈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