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外科

疱疹性咽峡炎出现红点

|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问题描述:
疱疹性咽峡炎出现红点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疱疹性咽峡炎出现红点通常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咽部黏膜充血和散在疱疹。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引起,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情况下7-10天可自愈。红点可能伴随发热、吞咽疼痛等症状,需注意与其他咽部感染鉴别。

疱疹性咽峡炎的红点初期为咽部充血性小丘疹,随后发展为直径1-2毫米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浅溃疡,此时红点可能转为溃疡灶。疾病高峰期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婴幼儿可能因口腔疼痛拒食。部分患者会伴随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但通常无皮疹扩散至四肢。

极少数情况下,红点可能提示合并细菌感染或病情加重,如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颈部淋巴结显著肿大或呼吸急促等症状。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现疱疹扩散至口腔外皮肤。若红点伴随出血倾向或意识改变,需警惕重症病毒感染或并发症。

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避免进食过热或刺激性食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热。利巴韦林气雾剂可用于局部抗病毒治疗,康复新液可促进口腔黏膜修复。出现脱水症状需及时补液,婴幼儿可少量多次饮用凉开水或口服补液盐。患病期间应隔离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瘢痕软化针多久见效

瘢痕软化针的效果通常在注射后2-4周开始显现,具体见效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瘢痕类型而有所不同。瘢痕软化针通过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松等,抑制瘢痕组织的过度增生,促进胶原纤维的重新排列,从而达到软化瘢痕的效果。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注射剂量和频率,避免过度使用导致皮肤萎缩或色素沉着。 1、注射后观察:注射后2-4周内,瘢痕质地会逐渐变软,颜色可能变浅。观察期间避免对瘢痕部位进行摩擦或压迫,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如无明显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第二次注射。 2、药物选择:常用药物包括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等。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胶原合成,减少瘢痕的硬度和厚度。注射时需根据瘢痕大小和厚度调整剂量。 3、注射频率:一般每4-6周注射一次,具体频率根据瘢痕的恢复情况而定。过度注射可能导致皮肤萎缩或色素沉着,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每次注射后需观察局部反应,如出现红肿或疼痛应及时就医。 4、局部护理:注射后保持瘢痕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可使用硅胶贴或硅胶凝胶辅助治疗,促进瘢痕软化。硅胶贴每天使用12小时以上,硅胶凝胶每日涂抹2-3次,持续使用2-3个月。 5、注意事项:注射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或色素沉着,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症状会自行消退。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皮肤萎缩或感染,需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避免暴晒,使用防晒霜保护皮肤。 瘢痕软化针治疗期间,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鸡蛋、鱼类等,促进皮肤修复。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增强体质,有助于瘢痕恢复。日常生活中避免瘢痕部位受到摩擦或压迫,使用温和的护肤品,保持皮肤健康。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