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儿童粪便中出现白色虫体通常由蛲虫感染引起,可通过驱虫药物治疗、环境消毒、个人卫生管理及家庭集体筛查等方式干预。
1、驱虫药物治疗家长需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或吡喹酮等广谱驱虫药,这些药物可破坏虫体结构。服药后需观察孩子是否出现腹痛或皮疹等不良反应。
2、环境消毒患儿内衣裤需沸水烫洗,床单玩具用紫外线消毒。家长需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马桶圈和门把手,虫卵在60℃以上环境可被灭活。
3、个人卫生管理教导孩子饭前便后使用肥皂洗手,家长需帮助幼儿修剪指甲防止搔抓时虫卵残留。建议穿紧身内裤减少夜间肛周瘙痒导致的重复感染。
4、家庭集体筛查同居成员需同步进行透明胶带肛周检测,阳性者需共同服药。幼儿园等集体机构出现病例时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治疗期间避免生食蔬菜水果,患儿衣物需单独清洗晾晒。两周后需复查粪便虫卵,持续3次阴性方为治愈。
新生儿呼吸重可通过调整体位、清理鼻腔、保持环境舒适、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呼吸重通常由生理性因素、鼻腔阻塞、环境刺激、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体位将新生儿头部垫高15度左右,避免平躺压迫气道。生理性呼吸急促多与体位不当有关,无须特殊治疗。
2、清理鼻腔使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分泌物后,用吸鼻器轻柔清理。鼻腔阻塞是常见诱因,需家长每日检查鼻腔清洁度。
3、保持环境维持室温24-26摄氏度,湿度50%-60%,避免烟雾、粉尘等刺激。环境干燥或污染可能导致黏膜充血。
4、就医评估如伴随发热、口唇发绀等症状,可能与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喉喘鸣等疾病有关,需完善胸片检查,必要时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布地奈德雾化液等药物。
家长需每日记录呼吸频率,避免包裹过紧,喂养时注意防止呛奶。持续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钟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