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小儿中耳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耳痛、发热、听力下降、耳道流脓等,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表现、进展期和终末期。
1、早期表现患儿可能出现轻微耳痛、耳闷感,常表现为频繁抓耳、哭闹不安,部分伴有低热。
2、进展期症状加重时耳痛明显,体温升高至38℃以上,可能出现呕吐、腹泻,婴幼儿可表现为拒食或睡眠障碍。
3、终末期严重者可见黄色脓液自耳道流出,听力显著减退,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并发鼓膜穿孔或乳突炎。
家长发现孩子持续抓耳、发热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滴耳液,保持耳部干燥有助于预防感染加重。
小孩睡觉干咳嗽可能与室内干燥、过敏原刺激、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有关。家长需注意保持环境湿度、减少过敏原接触,必要时就医排查感染或消化系统问题。
1、室内干燥夜间空调或暖气导致空气湿度过低,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干咳。建议家长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在50%左右,睡前适量饮用温水。
2、过敏原刺激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可能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家长需每周更换床品,避免卧室内放置毛绒玩具,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或孟鲁司特钠颗粒。
3、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或鼻窦炎可能导致夜间鼻后滴漏刺激咽喉。常伴有流涕、低热等症状,可遵医嘱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肺力咳合剂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4、胃食管反流平卧时胃酸反流刺激咽喉引发咳嗽,可能伴随反酸、嗳气。建议家长抬高床头30度,避免睡前两小时进食,需儿科医生评估后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或铝碳酸镁咀嚼片。
持续超过两周的夜间干咳或伴随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儿科或呼吸科就诊,避免自行长期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