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血液科

新生儿溶血换血是怎么换的

|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溶血换血是怎么换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溶血换血是通过静脉通路将患儿血液抽出并同步输入匹配的供血者血液,逐步替换异常红细胞的过程。主要适用于严重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等情况。

换血前需完成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感染筛查。操作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通常选择脐静脉或外周血管,一条用于缓慢抽出患儿血液,另一条同步输入等量预热后的洗涤红细胞或全血。换血量通常为患儿总血容量的1.5-2倍,分次进行可降低循环负荷风险。换血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及电解质水平,每换100毫升血液需检测一次血红蛋白和胆红素值。特殊情况下可能联合使用白蛋白促进胆红素结合,或调整换血速度预防低钙血症。

换血后需继续光疗维持胆红素稳定,监测有无贫血反弹或感染迹象。母乳喂养的母亲应暂停哺乳24-48小时以减少抗体摄入,改用配方奶期间需注意喂养耐受性。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出血或肿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避免接触感染源,维持适宜环境温度。出现嗜睡、喂养困难或皮肤黄染加重时需立即复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儿贫血会引起什么症状

小儿贫血可能引起皮肤苍白、乏力、食欲减退、呼吸急促、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小儿贫血通常由缺铁、维生素缺乏、遗传性疾病、慢性失血、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等方式干预。

1. 皮肤苍白

皮肤苍白是小儿贫血的常见表现,可能与血红蛋白减少导致皮肤毛细血管血液供应不足有关。患儿面部、口唇、甲床等部位颜色变浅,严重时呈现蜡黄色。家长需观察孩子日常面色变化,若伴随眼睑结膜苍白,建议就医检测血常规。治疗需针对病因,如缺铁性贫血可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2. 乏力

乏力表现为孩子活动量减少、易疲劳、嗜睡,与贫血导致组织缺氧有关。轻度贫血患儿可能在剧烈运动后出现气促,重度贫血者连日常行走都会感到困难。家长需注意孩子体力下降是否伴随面色改变,避免误认为懒惰。生理性因素可通过增加蛋黄、菠菜等高铁食物改善,病理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需进行输血或去铁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地拉罗司分散片、去铁酮片等。

3. 食欲减退

食欲减退与贫血引起的消化功能减弱有关,患儿可能出现拒食、偏食或体重增长缓慢。长期铁缺乏还会导致异食癖,如啃食泥土、墙皮等异常行为。家长需定期监测孩子生长发育曲线,合并舌炎或口角炎时可能提示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B12注射液或叶酸片。日常饮食可添加强化铁米粉、瘦肉泥等易吸收的辅食。

4. 呼吸急促

呼吸急促多在贫血加重时出现,表现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增快、活动后加重,是机体代偿性增加氧气摄入的表现。严重贫血可能导致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患儿会出现口唇青紫、下肢水肿等症状。此类情况需立即就医,治疗原发病如慢性肾病性贫血可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能需要脾切除术。

5. 生长发育迟缓

长期贫血会影响孩子的体格和智力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低于同龄标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这与缺氧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及营养吸收不良有关。家长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筛查,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可预防性补充铁剂如小儿硫酸亚铁糖浆。巨幼细胞性贫血患儿需联合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如甲钴胺片配合叶酸维生素B12片。

家长应保证孩子每日摄入足量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牛肉、猪肝、深绿色蔬菜等,早产儿及青春期少女需重点监测血红蛋白水平。避免过量饮用牛奶影响铁吸收,烹饪使用铁锅有助于增加膳食铁含量。若孩子出现持续乏力、心跳加速或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须立即送医进行输血等紧急处理。定期儿童保健检查能早期发现隐匿性贫血,避免不可逆的生长发育损害。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