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上消化道出血可能由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药物性损伤等原因引起。胃溃疡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表现为上腹疼痛、黑便。食管静脉曲张多由肝硬化引起,伴随呕血、贫血。急性胃黏膜病变与应激、酗酒等因素相关,表现为突发呕血。胃癌可能与长期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症状包括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药物性损伤常见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导致胃黏膜受损。
1、胃溃疡:胃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患者常出现上腹疼痛、黑便等症状。治疗包括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抗生素如阿莫西林1g每日两次,以及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1g每日三次。
2、食管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多由肝硬化引起,导致门静脉高压。患者可能出现呕血、贫血等症状。治疗包括内镜下套扎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以及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40mg每日两次降低门静脉压力。
3、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胃黏膜病变与应激、酗酒等因素相关,表现为突发呕血。治疗包括停用相关药物、戒酒,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40mg每日一次,以及胃黏膜保护剂如米索前列醇200μg每日四次。
4、胃癌:胃癌可能与长期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症状包括体重下降、食欲减退。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如氟尿嘧啶500mg/m²每日一次,以及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8mg/kg每三周一次。
5、药物性损伤:药物性损伤常见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导致胃黏膜受损。治疗包括停用相关药物,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一次,以及胃黏膜保护剂如枸橼酸铋钾120mg每日四次。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避免过度饮酒、减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保持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对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阑尾炎引流管拔除的时间

阑尾炎引流管拔除的时间通常在术后3-7天,具体时间需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引流液性质及医生评估决定。引流管的作用是排出术后腹腔内的积液或感染物质,确保伤口愈合顺利。拔管前需观察引流液量、颜色及患者体温等指标,确保无感染或积液残留。拔管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剧烈活动,观察有无异常症状。 1、术后观察:拔管前需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若引流液呈清亮或淡黄色且量逐渐减少,通常表明恢复良好。若引流液呈脓性或血性,需延长拔管时间并进一步处理。 2、体温监测:患者体温是判断感染的重要指标。若体温持续正常,无发热症状,通常可考虑拔管。若体温升高,需排除感染可能。 3、影像学检查:部分患者需通过超声或CT检查确认腹腔内无积液或脓肿,确保拔管安全。 4、医生评估:拔管时间需由主治医生根据患者整体恢复情况、引流液性质及影像学结果综合评估后决定。 5、拔管后护理:拔管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观察有无红肿、渗液或疼痛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处理。 拔管后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避免久坐或剧烈运动。若出现发热、腹痛或伤口异常,需及时就医复查。定期随访,确保术后恢复顺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