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中医治疗急性胃炎常用穴位包括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等,通过针刺或按摩可缓解胃痛、恶心等症状。
1、中脘:位于脐上四寸,属任脉,主治胃脘胀痛、呕吐。急性胃炎发作时按压或针灸此穴可调和胃气。
2、足三里:位于犊鼻穴下三寸,属足阳明胃经,能健脾和胃。配合艾灸可改善胃炎引起的消化不良。
3、内关:腕横纹上两寸,属手厥阴心包经,擅长止呕降逆。适用于胃炎伴随的恶心呕吐症状。
4、公孙:足内侧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属足太阴脾经,可调理胃肠气机。与中脘配伍使用效果更佳。
穴位刺激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急性期应配合禁食、补液等基础治疗,症状持续或加重须及时就医。
大便是墨绿色偏黑可能由饮食因素、铁剂补充、胃肠功能紊乱、消化道出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停用铁剂、药物治疗、内镜检查等方式干预。
1、饮食因素:摄入大量深绿色蔬菜或黑色食物可能导致大便颜色改变,无须特殊治疗,减少相关食物摄入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2、铁剂补充:服用铁剂或含铁维生素会使大便呈现墨绿色至黑色,通常无伴随症状,停用铁剂后2-3天粪便颜色可恢复正常。
3、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胆汁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常伴随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蒙脱石散、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等药物调节。
4、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经消化液作用可形成黑便,多伴有呕血、头晕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胃镜检查,必要时使用奥美拉唑、血凝酶、生长抑素等药物止血。
持续出现异常大便颜色超过3天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建议及时消化内科就诊,日常注意观察粪便性状变化并记录饮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