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流清鼻涕多见于风寒感冒,也可能由风热感冒早期、过敏性鼻炎或冷空气刺激引起。风寒感冒通常伴随怕冷、无汗、舌苔薄白;风热感冒则以黄稠鼻涕、咽痛、舌红为特征。
1、风寒感冒风寒侵袭导致鼻黏膜血管收缩,分泌物稀薄透明。可饮用生姜红糖水驱寒,药物可选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通宣理肺丸。
2、风热感冒早期部分风热感冒初期可见清涕,数日后转为黄涕。伴有咽干微痛,可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板蓝根颗粒清热解表。
3、过敏性鼻炎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引发,清涕呈水样且伴喷嚏。需远离过敏源,药物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4、冷空气刺激寒冷直接刺激鼻黏膜产生防御性分泌物。注意保暖戴口罩,通常无须用药,症状持续需排除其他病因。
观察是否伴随发热咽痛等症状变化,风寒感冒可热敷大椎穴,风热感冒建议饮用金银花露,症状加重或持续3天以上应及时就医。
病毒性发热持续6天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补液支持、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常见原因包括普通病毒感染、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降低体温,保持室温25℃左右,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儿童建议家长每4小时监测一次体温。
2、药物干预: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洛索洛芬钠。儿童需家长注意药物剂量,避免阿司匹林引发瑞氏综合征。
3、补液支持: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可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新鲜果汁。儿童家长需观察尿量防止脱水,必要时静脉补液。
4、就医评估: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意识模糊、皮疹或抽搐需立即就诊,可能需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排除合并细菌感染。
发热期间建议选择粥类、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每日8小时以上睡眠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