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新生儿先天性甲低

|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先天性甲低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福强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是一种由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先天性疾病,早期筛查与干预对预防智力发育障碍至关重要。

1、病因:

甲状腺发育不良、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下丘脑-垂体异常、碘缺乏等因素均可导致,部分病例与遗传基因突变相关。

2、症状:

表现为皮肤粗糙、黄疸消退延迟、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哭声嘶哑等,严重者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障碍。

3、诊断:

通过足跟血TSH筛查初步判断,确诊需结合血清FT4、TT4检测及甲状腺超声等检查,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

4、治疗:

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生长发育情况调整剂量,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家长需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注意观察喂养情况和生长发育指标,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含碘食物过量摄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糖尿病时尿量较多的机制

糖尿病时尿量增多主要与渗透性利尿、血糖浓度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1、渗透性利尿

血糖超过肾糖阈时,葡萄糖在肾小管形成高渗透压环境,阻碍水分重吸收,导致尿液增多。需控制血糖,可使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降糖药物。

2、血糖浓度升高

高血糖状态使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发口渴反应,饮水增加间接导致尿量增多。需监测血糖,胰岛素注射可快速降低血糖水平。

3、抗利尿激素异常

长期高血糖可能损伤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影响抗利尿激素分泌,导致肾小管对水分重吸收减少。需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如去氨加压素等药物。

4、肾小管功能障碍

糖尿病肾病晚期可出现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表现为夜尿增多。需控制血压和蛋白尿,可使用ACEI类或ARB类药物保护肾功能。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限制高糖饮食,每日监测血糖变化,出现多尿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