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监测卵泡一般在月经周期第10-12天开始,具体时间受月经周期规律性、生育需求、激素水平及既往病史等因素影响。
1、月经周期月经规律者建议周期第10天首次监测,月经不规律者需提前至第8-9天开始,通过超声观察卵泡直径是否达到10毫米。
2、生育需求计划自然受孕者每2-3天监测一次,需辅助生殖技术者可能每日监测,重点关注优势卵泡增长速度。
3、激素水平当雌激素水平超过200皮克/毫升或黄体生成素出现峰值时,需加密监测频率至每日1次,预防卵泡过早破裂。
4、病史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需延长监测至20天,既往卵泡黄素化者需配合孕酮检测判断排卵情况。
监测期间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若发现卵泡发育异常或排卵障碍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子宫摘除可能对身体造成盆腔器官脱垂、卵巢功能衰退、泌尿系统问题、心理影响等危害。
1、盆腔器官脱垂:子宫摘除后盆腔支撑结构改变,可能引发膀胱、直肠等器官下垂,表现为下腹坠胀感或排尿困难。轻度脱垂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严重者需手术修复。
2、卵巢功能衰退:子宫动脉为卵巢供血,全子宫切除可能影响卵巢血供,导致更年期提前。建议术后监测激素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等药物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3、泌尿系统问题:子宫与膀胱解剖位置相邻,术后可能出现尿频、尿失禁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索利那新片、米拉贝隆缓释片等膀胱调节药物,配合盆底肌训练改善症状。
4、心理影响:失去子宫可能引发身份认同危机或抑郁情绪,建议通过心理咨询疏导。严重焦虑可短期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
术后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定期复查盆腔超声和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