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手脚凉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退热、调节环境温度等方式缓解。发烧通常由感染、脱水、免疫反应、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敷退热贴帮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拭导致皮肤刺激。
2、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并促进代谢,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需增加10%水分摄入。
3、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等退热药,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4、调节环境保持室温22-24摄氏度,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过度包裹影响散热。
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模糊需及时就医,发热期间宜进食粥类、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运动。
大人又拉又吐还发烧可能由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胃肠型感冒、细菌性痢疾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药物对症治疗、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
1、急性胃肠炎多因进食不洁食物导致病毒或细菌感染,表现为呕吐腹泻伴低热。治疗需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洛哌丁胺等药物。
2、食物中毒食用变质食物后毒素刺激胃肠黏膜,出现剧烈呕吐腹泻伴发热。需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必要时静脉补液,医生可能开具盐酸小檗碱、颠茄片、双歧杆菌等药物。
3、胃肠型感冒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胃肠道症状合并低烧,具有自限性。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发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呕吐可用多潘立酮片。
4、细菌性痢疾志贺菌感染导致脓血便、里急后重伴高热。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医生可能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黄连素等抗菌药物治疗。
发病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