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减肥 > 运动健身

体育运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问题描述:
体育运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亚铃
刘亚铃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主任医师
适量的体育运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稳定血压等积极作用,但高强度、过度运动可能带来心血管健康风险,应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并科学规划锻炼方式。
1、增强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
规律运动可促进心脏泵血能力的增强,提高心输出量,心肌会变得更加强壮,从而更有效地向全身输送血液,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比如,快走、慢跑或游泳等有氧运动就能很好地锻炼心脏功能。运动还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血管的弹性,从而提高血液流动的效率,预防动脉硬化。
2、帮助稳定血压和改善血脂
体育运动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十分有效。研究表明,每天坚持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骑自行车或瑜伽,可有效降低血压。运动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的浓度,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3、过度运动的潜在风险
虽然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大多有益,但过度、高强度运动可能引起心脏负担过重,甚至诱发心律不齐或心肌损伤,特别是对于心血管健康有隐患的人群。例如,长时间的马拉松比赛或过度的力量训练可能会增加心脏的氧耗,诱发心血管急性事件。对于心血管基础较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运动前需咨询科学制定运动计划。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及强度非常重要。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并搭配2次力量训练,同时注意适度原则,避免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运动后血压200/140mmHg危险吗

运动后血压升高至200/140mmHg属于危险情况,需立即就医。运动后血压升高通常与运动强度过大、身体未充分适应运动、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高血压病史、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运动后血压急剧升高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需及时干预。 1、运动强度过大:高强度运动会导致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血压急剧升高。建议选择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过度负荷。运动前进行充分热身,运动后逐步放松,有助于血压平稳。 2、身体未适应运动:缺乏运动习惯的人群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身体无法及时调节血压。建议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逐步提高身体适应能力。 3、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增加运动后血压升高的风险。建议定期监测血压,控制慢性病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4、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患者运动后血压波动更为明显。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避免剧烈运动,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调节异常可能导致运动后血压异常升高。建议通过规律作息、减轻压力、放松训练等方式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必要时咨询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运动后血压升高需引起重视,建议定期监测血压,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控制慢性病风险因素。饮食上减少盐分摄入,多吃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导致血压波动。如血压持续升高或伴有头晕、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