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支架手术后的危险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肌梗死支架手术后的危险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心肌梗死支架手术后可能面临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出血风险等危险。术后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以降低并发症概率。

1、支架内再狭窄

支架植入后血管内皮过度增生可能导致管腔再次狭窄,多发生在术后3-12个月。典型表现为活动后胸痛复发,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预防措施包括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达标。

2、支架内血栓形成

急性血栓形成是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常突发剧烈胸痛伴心电图ST段抬高。与过早停用抗凝药物或支架贴壁不良有关。需紧急行血栓抽吸术,术后联合使用替格瑞洛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药物强化抗凝治疗。

3、心力衰竭

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肌细胞不可逆坏死会引发泵功能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需长期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改善心室重构。限制每日饮水量,定期监测NT-proBNP指标。

4、心律失常

缺血心肌电活动异常易引发室性早搏、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术后心电监护发现频发室早时,可考虑使用盐酸胺碘酮片。严重窦房结功能受损者可能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避免突发阿斯综合征。

5、出血风险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期间消化道出血概率增加,表现为黑便或呕血。高风险患者可联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保护胃黏膜。进行有创操作前需评估出血风险,必要时暂停抗凝药物。

术后康复期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循序渐进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推荐每周5次30分钟快走。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意识模糊等状况时须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脏彩超,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心肌梗死好发人群

心肌梗死好发人群包括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吸烟者、肥胖人群以及有家族史的人群。这些人群由于长期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血管壁增厚和动脉硬化,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控制血压是预防心肌梗死的关键,建议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缬沙坦胶囊80mg每日一次。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长期偏高,容易引发血管病变,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控制血糖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建议使用二甲双胍片500mg每日两次、胰岛素注射液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3、吸烟: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戒烟是预防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建议通过尼古丁贴片或口香糖辅助戒烟,同时寻求心理支持。 4、肥胖:肥胖人群往往伴有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这些因素共同增加了心肌梗死的风险。减重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如每日步行30分钟、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 5、家族史:有心肌梗死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定期体检和早期干预是预防心肌梗死的关键,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心血管健康检查,包括心电图、血脂和血糖检测。 饮食上应减少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护理上,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遵医嘱服药,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