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及语言障碍等症状。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与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等因素有关,通常起病急骤,需立即就医。
1、头痛
突发剧烈头痛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典型表现,疼痛部位多位于后枕部或全头部,呈炸裂样或刀割样,常伴随颈部僵硬感。脑出血患者头痛多由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则因血液刺激脑膜引发脑膜刺激征。头痛程度与出血量相关,严重时可导致短暂意识丧失。
2、呕吐
约半数患者出现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急剧升高直接相关。呕吐多发生在头痛之后,呈非进食相关性,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胆汁。部分患者呕吐后头痛可暂时缓解,但随后症状会再次加重,提示病情持续进展。
3、意识障碍
从嗜睡到昏迷均可出现,与出血部位和量密切相关。基底节区出血易导致快速意识障碍,脑干出血可突发深昏迷。意识状态变化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出现进行性意识恶化往往提示脑疝形成,需紧急降颅压处理。
4、肢体瘫痪
常见单侧肢体偏瘫,多因内囊区出血破坏皮质脊髓束所致。瘫痪特点为突发进展性,上肢瘫痪程度通常重于下肢,可伴随同侧面瘫。部分患者早期表现为肢体无力,随血肿扩大发展为完全瘫痪,瘫痪侧肢体肌张力初期降低后期增高。
5、语言障碍
优势半球出血易导致运动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运动性失语表现为能理解语言但表达困难,发音含糊;感觉性失语则表现为语言流利但内容混乱,理解力丧失。部分患者可出现混合性失语,同时存在表达和理解障碍,常伴随读写能力丧失。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急性期应禁食禁水,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代谢需求。恢复期需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治疗,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定期进行脑血管影像学复查。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食物,适当补充富含钾镁的蔬菜水果,避免吸烟饮酒等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