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会引起腹水吗

|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力衰竭会引起腹水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心力衰竭可能会引起腹水,通常与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有关。腹水形成机制主要有静脉压升高、钠水潴留、低蛋白血症、淋巴回流受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因素。

1. 静脉压升高

右心衰竭时右心房压力增高,导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肝静脉和门静脉压力随之升高。门静脉高压使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液体渗出至腹腔形成腹水。患者可能出现肝肿大、颈静脉怒张等体征,需通过利尿剂减轻液体负荷。

2. 钠水潴留

心输出量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进肾脏对钠的重吸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限制钠盐摄入和使用醛固酮拮抗剂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3. 低蛋白血症

长期体循环淤血可导致胃肠淤血,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肝脏淤血也会降低白蛋白合成能力,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促使液体向组织间隙转移。补充优质蛋白和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4. 淋巴回流受阻

中心静脉压升高使胸导管引流受阻,淋巴液生成超过回流能力时,部分淋巴液经肝包膜表面漏入腹腔。这种情况常见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5.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心排血量下降触发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肾血管收缩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引起全身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内脏器官淤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阻断这一病理过程。

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腹水时应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测量腹围和体重变化。饮食需限制钠盐摄入在每日2克以下,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等。避免快速大量饮水,可分次少量饮用。遵医嘱规范使用利尿剂,注意监测电解质平衡。若腹水增长迅速或伴随发热、腹痛等症状,需警惕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应及时就医进行腹腔穿刺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心力衰竭常见的并发症

心力衰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肺部感染和血栓栓塞。 1、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受损,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功能恶化。治疗上可通过药物控制,如胺碘酮片200mg,每日一次、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每日一次,必要时进行电复律或射频消融手术。 2、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输出量减少,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可能引发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水肿加重、血肌酐升高等。治疗上需控制液体摄入,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20mg,每日一次,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3、肝功能异常:心力衰竭患者肝脏淤血,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肝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增加治疗难度。治疗上需控制心力衰竭,使用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每日三次,必要时进行肝穿刺活检明确病因。 4、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淤血,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肺部感染可能加重呼吸困难,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治疗上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日三次,必要时进行痰培养指导用药。 5、血栓栓塞: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淤滞,容易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肺栓塞、脑栓塞等。血栓栓塞可能危及生命,需及时处理。治疗上可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片2.5mg,每日一次,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或手术取栓。 心力衰竭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定期监测体重、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