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产后哺乳期乳腺增生可通过调整哺乳方式、热敷按摩、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乳腺增生通常由乳汁淤积、激素水平变化、细菌感染、乳腺导管堵塞等原因引起。
1、调整哺乳方式定时排空乳房避免乳汁淤积,采用正确衔乳姿势减少乳头损伤。建议两侧乳房交替哺乳,单次哺乳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2、热敷按摩哺乳前用40℃左右热毛巾敷患处10分钟,配合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的环形按摩。每日重复进行2-3次可促进乳汁排出。
3、药物治疗可能与哺乳期激素波动或乳腺炎有关,通常表现为乳房胀痛、硬块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乳癖消片、逍遥丸、红金消结胶囊等中成药。
4、手术切除可能与乳腺囊肿或肿瘤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肿块、皮肤凹陷等症状。对于药物无效的局限性肿块可采用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或开放切除术。
哺乳期间应穿戴合适胸罩避免压迫,饮食注意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发现乳房红肿发热需及时就医。
服用避孕药后10天出血可能是撤退性出血、激素水平波动、药物副作用或子宫内膜异常等原因引起。
1. 撤退性出血避孕药中的孕激素停药后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出现类似月经的出血,属于正常药物反应,无须特殊处理。
2. 激素波动避孕药会改变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激素不稳定可能导致突破性出血,通常持续2-3天会自行停止。
3. 药物副作用部分女性对避孕药成分敏感,可能出现不规则出血,可遵医嘱更换药物类型或调整剂量。
4. 子宫内膜异常长期服用避孕药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生长,导致异常出血,需就医排除子宫内膜息肉等病变。
建议观察出血量和持续时间,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会阴清洁,若出血超过7天或伴随腹痛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