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3次阅读
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后10年生存率通常超过90%,实际生存期与肿瘤分期、手术彻底性、术后治疗依从性、基因突变类型等因素相关。
1. 肿瘤分期I期患者术后20年生存率接近100%,IV期患者5年生存率约50%。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直接影响预后。
2. 手术彻底性全甲状腺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残留病灶可能导致二次手术或需放射性碘治疗。
3. 术后治疗规范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维持TSH抑制治疗,必要时配合放射性碘131治疗。定期监测甲状腺球蛋白水平。
4. 基因特征BRAF V600E突变可能增加复发风险,RET/PTC重排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分子检测可指导个体化随访方案。
术后需终身随访甲状腺功能,保持均衡饮食并控制碘摄入,避免颈部剧烈运动,按医嘱定期复查颈部超声。
促甲状腺激素是腺垂体分泌的重要激素,主要作用包括调节甲状腺激素合成、维持代谢平衡、促进生长发育和反馈调控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1、调节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滤泡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摄取碘元素并合成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直接影响基础代谢率。
2、维持能量代谢通过调控甲状腺激素水平,促甲状腺激素间接参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过程,维持机体能量供给平衡。
3、促进生长发育在儿童期促进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缺乏会导致呆小症;在成人期维持神经兴奋性和心肌收缩力。
4、参与内分泌调控作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关键环节,促甲状腺激素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正反馈调节,同时受甲状腺激素负反馈抑制。
建议定期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出现异常波动时及时就医检查甲状腺功能,日常注意碘元素适量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