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并发脂肪栓塞如何进行一般支持治疗

急救知识编辑 科普小医森
44次浏览

关键词: #骨折 #脂肪

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的一般支持治疗主要包括呼吸支持、循环稳定、营养干预、体位管理和并发症预防。脂肪栓塞综合征是骨折后脂肪颗粒进入血液循环引发的危急并发症,需通过多系统协同干预降低病死率。

1、呼吸支持:

早期给予高流量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90%,严重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采用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策略,呼气末正压设置在5-10cmH2O范围,避免肺泡萎陷。动脉血气分析每4-6小时监测一次,重点关注氧合指数变化。

2、循环稳定:

通过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晶体液与胶体液按2:1比例输注,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出现右心功能不全时,可考虑使用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物。每日记录出入量,警惕急性肾损伤发生。

3、营养干预:

创伤后高代谢状态需提供35-40kcal/kg/d热量,蛋白质补充达1.5-2g/kg/d。优先选择肠内营养,无法耐受者改用肠外营养。补充ω-3脂肪酸可调节炎症反应,维生素D和钙剂促进骨骼修复。

4、体位管理:

骨折肢体保持功能位制动,患肢抬高20-30度促进静脉回流。每2小时协助患者轴向翻身,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骨盆骨折患者采用蛙式体位,脊柱损伤者严格保持轴线翻身。

5、并发症预防: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质子泵抑制剂减少应激性溃疡风险。加强气道湿化及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留置导尿患者每日进行膀胱冲洗。监测意识状态变化,警惕脑脂肪栓塞发生。

康复期需逐步进行床上关节活动度训练,骨折稳定后开始渐进式负重练习。饮食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鱼类、豆制品,配合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心理疏导缓解创伤后焦虑情绪,睡眠管理保证每日7-8小时休息。定期复查胸部CT评估肺部病变吸收情况,血清脂肪酶监测可作为治疗反应性指标。建立多学科协作随访机制,早期识别迟发性神经精神症状。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