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常见的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

骨科编辑 医路阳光
20次浏览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可能由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原因引起。

1、年龄增长:

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后逐渐流失,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作用相对增强,导致骨微结构破坏。高龄人群需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吸收药物。

2、雌激素缺乏: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破骨细胞活性显著增强,每年骨量流失可达3%-5%。激素替代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可配合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预防椎体骨折。

3、钙摄入不足:

长期每日钙摄入量低于800毫克时,机体启动骨钙动员机制。建议通过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食物补充,必要时联合碳酸钙D3片等钙剂。

4、维生素D缺乏:

日照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活性维生素D合成减少,肠钙吸收率下降至10%-15%。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应维持在30ng/ml以上,缺乏者需补充维生素D3制剂。

5、药物因素:

连续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超过3个月,每日剂量大于5mg时,会抑制成骨细胞并促进破骨细胞活化。长期用药患者应监测骨密度,预防性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

预防骨质疏松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保证30分钟日照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每周进行3次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饮食中增加高钙食物摄入,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日钙摄入1000-1200毫克。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使用可能影响骨代谢药物时需咨询医生。绝经后女性和65岁以上男性应定期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早期发现骨量减少时可采取干预措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