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症状多样化
肝胆疾病编辑
医言小筑
肝胆疾病编辑
医言小筑
脂肪肝的症状多样化,早期可能无明显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乏力、右上腹隐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黄疸等症状。脂肪肝可能与肥胖、酒精滥用、糖尿病、药物损伤、妊娠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肝功能评估确诊。

乏力是脂肪肝患者常见的非特异性症状,与肝脏代谢功能下降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有关。轻度脂肪肝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疲劳感,活动后加重。伴随症状可能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建议调整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若合并转氨酶升高,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
右上腹隐痛多因肝脏肿大牵拉肝包膜所致,疼痛呈持续性钝痛,进食油腻食物后可能加重。体检可发现肝区轻度叩击痛,超声检查显示肝实质回声增强。这种情况可能与脂肪浸润导致肝细胞水肿有关。日常需控制脂肪摄入,避免饮酒,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双环醇片、谷胱甘肽片等药物改善肝细胞炎症。
食欲减退反映肝脏消化功能受损,患者常伴饭后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体重下降,与胆汁分泌减少影响脂肪消化吸收相关。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选择低脂高蛋白饮食如清蒸鱼、豆腐等。若合并胆汁淤积,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等利胆药物。

肝区不适表现为闷胀感或压迫感,常见于中重度脂肪肝患者。肝脏超声可能显示肝内血管纹理模糊,弹性检测提示肝脏硬度增加。这种情况往往伴随血脂异常,需加强有氧运动控制体重。药物治疗方面,可考虑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普罗布考片等调脂药物,但须监测肝功能变化。
黄疸是脂肪肝进展期的表现,皮肤巩膜黄染提示肝细胞损伤严重,胆红素代谢障碍。实验室检查可见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同时升高,γ-谷氨酰转肽酶显著增高。这种情况需警惕脂肪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应立即就医。治疗可能需要静脉注射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口服茵栀黄颗粒等退黄药物,严重者需住院进行血浆置换。

脂肪肝患者需长期坚持低糖低脂饮食,每日摄入热量控制在标准体重所需范围内。建议选择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锻炼不少于150分钟。定期复查肝功能、肝脏超声和FibroScan检测,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合并代谢综合征者需同步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建立由营养科、内分泌科和肝病科组成的多学科管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