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多大的时候走路是正常的

孩子一般在12-18个月开始独立行走属于正常发育范围。走路早晚受遗传因素、肌肉发育、环境刺激等多因素影响,若超过18个月仍无法独走需就医评估。
多数孩子在12-15个月完成从扶站到独走的过渡。此时下肢力量逐渐增强,平衡能力发育成熟,孩子会先扶着家具侧向移动,随后尝试松手迈步。日常可鼓励孩子多爬行锻炼核心肌肉,提供稳定扶手辅助练习,避免使用学步车限制自然发育。部分孩子因性格谨慎或体重较大,可能在15-18个月才稳步行走,只要其他发育指标正常则无须过度干预。
少数情况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存在发育迟缓时,独走时间可能延迟至18-24个月。若孩子满2岁仍无法独走,或伴随肌张力异常、无法扶站、运动不对称等情况,需排查脑瘫、肌营养不良等病理因素。遗传代谢病如唐氏综合征患儿通常走路较晚,这类情况需结合全面发育评估制定康复计划。
家长应定期记录孩子大运动发育里程碑,避免过早强迫站立行走。提供安全活动空间,选择防滑袜或软底鞋保护足部。若发现孩子行走时持续垫脚、频繁跌倒或步态异常,建议尽早就诊儿童保健科或康复科。平时可通过游戏引导孩子主动运动,如推玩具车、追泡泡等,促进运动协调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