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应急预案和程序是什么?

低血糖应急预案和程序主要包括识别症状、快速补糖、监测血糖、调整用药、预防复发五个关键步骤。低血糖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饮食不规律等情况,需立即干预以避免意识障碍等严重后果。
低血糖早期表现为心悸、出汗、手抖、饥饿感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血糖通常低于3.9mmol/L。患者或家属需熟悉这些征兆,使用便携式血糖仪检测确认。若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异常等中枢神经症状,提示病情进展,需紧急处理。
意识清醒者可立即口服15-20g速效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片、含糖饮料或蜂蜜。15分钟后复测血糖,若仍低于3.9mmol/L需重复补糖。昏迷患者需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或肌肉注射胰高血糖素,严禁经口喂食以防误吸。
症状缓解后需持续监测血糖2-4小时,防止反应性高血糖或二次低血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更好追踪血糖波动趋势。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及处理措施,为后续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频繁发作需就医评估降糖方案,可能需减少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剂量。长效胰岛素可替换为血糖依赖性胰岛素类似物,口服药可考虑更换为DPP-4抑制剂等低风险药物。调整后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规律监测血糖,避免空腹运动或饮酒。外出携带糖果和急救卡,告知亲友低血糖处理方法。合并自主神经病变者需设定更高血糖控制目标。定期接受糖尿病教育,掌握胰岛素注射与进餐时间匹配技巧。
低血糖患者日常应保持定时定量饮食,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并适当加餐。建议选择全谷物、优质蛋白等升糖指数适中的食物,避免单次大量摄入精制糖分。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注明用药信息和紧急联系人。医护人员需对高危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化培训,完善个性化应急预案,定期演练急救流程以提升处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