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42次播放 时长03:36
64564次播放 时长02:28
62775次播放 时长02:49
62344次播放 时长02:26
64526次播放 时长01:29
62660次播放 时长02:02
A: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持续牵引、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式治疗。治疗方法选择主要取决于骨折移位程度及稳定性。 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通过专业手法矫正骨折端位置后,采用长臂石膏固定4-6周。家长需每日检查患儿手指血运及感觉,防止石膏过紧导致缺血。 适用于严重肿胀期或无法立即复位的骨折。采用皮肤牵引或尺骨鹰嘴骨牵引维持骨折对位,待肿胀消退后再行进一步处理。家长需保持牵引装置清洁干燥。 适用于不稳定型骨折。在X线引导下经皮穿入2-3根克氏针固定骨折端,术后仍需辅以石膏保护。建议家长避免患儿过早负重活动。 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复杂骨折。手术直视下复位后采用钢板螺钉固定,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家长需遵医嘱定期复查X线。 治疗期间建议补充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深海鱼等,促进骨骼愈合。拆除固定装置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1、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2、持续牵引
3、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4、切开复位内固定
Q: 什么是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A: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常见骨折类型,属于肱骨远端关节面上方骨折,多因跌倒时手臂伸直撑地导致。主要表现包括肘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及畸形。 肘关节过伸位受力时,尺骨鹰嘴撞击肱骨滑车沟,导致髁上骨质断裂。常见于5-10岁儿童奔跑跌倒时手掌撑地。 肱骨髁上区域骨皮质薄且为松质骨,儿童该部位存在鹰嘴窝与冠状窝形成的薄弱区,易发生骨折但不易累及关节面。 肘后三角关系保持正常,但可见餐叉样畸形。X线侧位片显示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远端骨块常向后上方移位。 无移位骨折采用长臂石膏固定3-4周;移位骨折需手法复位,严重者需克氏针内固定。需警惕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 康复期应避免过早负重活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配合渐进式关节功能锻炼促进恢复。1、损伤机制:
2、解剖特点:
3、典型体征:
4、治疗原则:
A:
儿童右肱骨髁上骨折通常需要4-8周愈合,实际恢复时间受到骨折类型、固定方式、年龄因素、康复训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无移位骨折可通过石膏固定治疗,愈合较快;粉碎性骨折需手术复位,恢复周期延长。 石膏固定适用于稳定性骨折,需维持4-6周;克氏针内固定术后3-4周可开始功能锻炼。 5岁以下儿童愈合速度较快,约4-6周;大龄儿童骨痂形成较慢,可能需6-8周。 拆除固定后需循序渐进进行肘关节屈伸训练,避免剧烈运动3个月,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 家长应确保患儿保持固定装置清洁干燥,提供高钙高蛋白饮食,观察手指血运及感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复诊。1、骨折类型:
2、固定方式:
3、年龄因素:
4、康复训练:
A: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持续牵引、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式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骨折移位程度、患儿年龄及并发症风险。 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性骨折。通过专业手法矫正骨折端对位后,采用长臂石膏托固定4-6周,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 针对肿胀严重或暂时不宜手法复位的患儿,可采用皮肤牵引或尺骨鹰嘴骨牵引维持骨折对线,待肿胀消退后再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对于明显移位的不稳定性骨折,在麻醉下经皮穿入2-3根克氏针固定骨折端,术后仍需辅以外固定保护,6-8周后拔除克氏针。 仅用于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复杂骨折类型,通过手术直视下复位后采用钢板螺钉固定,术后需密切观察血运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治疗期间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手指活动及末梢血运,避免石膏压迫,定期随访至骨折临床愈合,逐步恢复肘关节功能锻炼。1、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2、持续牵引治疗
3、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4、切开复位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