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尿崩症患者通常需要控制饮水量,但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生建议调整。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肾脏对其不敏感导致的多尿、多饮症状。
尿崩症患者若完全放任饮水,可能因大量排尿导致电解质紊乱、脱水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医生常建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将饮水量控制在尿量基础上适当减少,同时配合去氨加压素等药物治疗。中枢性尿崩症患者需严格限制夜间饮水,避免夜尿频繁影响睡眠质量。肾性尿崩症患者除控制饮水量外,还需低盐饮食减少肾脏负担。部分轻度患者可通过调整饮水节奏,如少量多次饮水缓解口渴感。
长期未控制的尿崩症可能引发膀胱功能异常、肾积水等并发症,需定期监测血钠和尿比重。患者应随身携带疾病说明卡,在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时及时就医调整补液方案。日常可食用含水量高的水果替代部分饮水,避免一次性摄入超过500毫升液体。建议每3-6个月复查垂体MRI和肾功能,根据检查结果动态调整饮水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