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骨髓浆细胞瘤可通过血液检查初步筛查,但确诊需结合骨髓穿刺、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手段。血液检查可能发现异常蛋白、血钙升高等间接指标。
1、血液检查血清蛋白电泳可检测M蛋白,约80%患者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可能伴随肾功能异常或贫血等非特异性表现。
2、骨髓穿刺骨髓活检是确诊金标准,病理检查可见浆细胞异常增生超过10%,典型病例可见克隆性浆细胞浸润骨髓腔。
3、影像学检查全身低剂量CT或PET-CT能发现溶骨性病变,约70%患者存在多发性骨质破坏,常见于脊柱、骨盆等中轴骨。
4、鉴别诊断需排除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等其他浆细胞疾病,通过免疫固定电泳和细胞遗传学检查可鉴别。
建议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或持续贫血等症状时及时血液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早期胰腺癌可通过腹部超声、增强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内镜超声等检查发现。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1、腹部超声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可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但对小于2厘米的肿瘤敏感度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认。
2、增强CT胰腺癌诊断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周围血管侵犯情况,对早期病变检出率可达80%以上。
3、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适用于碘造影剂过敏患者,通过多序列成像能鉴别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对胰管扩张的显示优于CT。
4、内镜超声将超声探头经胃壁贴近胰腺扫描,可发现小至5毫米的病灶,并能同时进行细针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40岁以上有胰腺癌家族史、长期吸烟、慢性胰腺炎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联合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