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拔牙三天后还痛可能由创口感染、干槽症、邻牙损伤、神经敏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清创处理、镇痛药物、局部冷敷等方式缓解。
1. 创口感染:拔牙后口腔清洁不足或食物残渣滞留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化脓或发热。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头孢克肟分散片控制感染,配合生理盐水漱口。
2. 干槽症:血凝块脱落使牙槽骨暴露引发炎症,疼痛剧烈且放射至耳部。可能与吸烟或频繁漱口有关。需就医清除坏死组织,填塞碘仿纱条,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洛索洛芬钠片镇痛。
3. 邻牙损伤:拔牙操作中邻近牙齿受到牵拉或挤压,导致牙周膜水肿。表现为咬合不适或叩痛。可通过避免患侧咀嚼、服用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地塞米松片缓解神经水肿。
4. 神经敏感:牙槽窝底部接近下颌神经管时易引发持续性钝痛。可能与个体解剖差异有关。建议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卡马西平片调节神经传导,必要时行神经阻滞治疗。
术后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24小时内禁止刷牙漱口。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复查排除骨髓炎等并发症。
拔完牙后棉球一般需要咬住30分钟到1小时,实际时间受到出血量、凝血功能、创口大小、医嘱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出血量:出血较多时可适当延长咬合时间,但不超过1小时,避免压迫过度影响血凝块形成。
2、凝血功能:凝血功能较差者需延长至1小时左右,必要时更换棉球继续压迫。
3、创口大小:复杂拔牙或创面较大时,医生可能建议延长咬合时间至45分钟以上。
4、医嘱要求:严格遵循医生个性化指导,部分特殊病例需调整压迫时长。
咬合期间避免说话或频繁吐口水,24小时内禁止刷牙漱口,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出现持续出血或剧烈疼痛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