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新生儿血小板增高可能由生理性脱水、宫内缺氧、感染或遗传性血小板增多症引起,需结合血常规与临床表现综合评估。
1. 生理性脱水分娩过程中体液丢失可能导致血液浓缩,表现为暂时性血小板数值升高。可通过母乳喂养补充体液,无须特殊治疗,24-48小时后复查血常规。
2. 宫内缺氧胎儿窘迫会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亢进,血小板计数可达500-700×10⁹/L。需监测氧饱和度和神经系统症状,必要时给予氧疗。
3. 感染因素败血症等感染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血小板增多,可能伴随发热或喂养困难。需进行血培养检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青霉素等。
4. 遗传性疾病家族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需进行JAK2基因检测,血小板可能持续超过600×10⁹/L。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外伤出血风险。
家长发现新生儿血小板异常增高时,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避免剧烈摇晃或磕碰,喂养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点等异常表现。
痛风患者可以少量食用清汤火锅并避免喝汤,但需严格控制高嘌呤食材。火锅选择主要与汤底类型、食材搭配、进食频率、嘌呤摄入量等因素有关。
1、汤底选择清汤或菌菇汤底嘌呤含量较低,避免选择骨头汤、海鲜汤等长时间熬制的高嘌呤汤底。
2、食材搭配多选新鲜蔬菜、豆腐等低嘌呤食物,限制内脏、海鲜、肥牛等高嘌呤肉类摄入。
3、进食频率每月不超过1-2次,单次进食量控制在平时饭量的70%以内,避免暴饮暴食。
4、嘌呤控制涮煮时间不宜过长,所有食材建议先焯水再涮食,可减少30%-40%嘌呤溶出。
建议痛风患者日常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饮酒及含糖饮料,急性发作期需完全禁食火锅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