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3次阅读
锥切手术后大量出血可能与手术创面渗血、血管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或过早活动等因素有关。宫颈锥切术是切除部分宫颈组织的治疗方式,术后需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处理。
1、手术创面渗血
锥切手术会切除部分宫颈组织形成创面,术后24小时内少量渗血属于正常现象。创面愈合过程中新生血管脆弱,可能因咳嗽、排便等腹压增高行为导致渗血增多。建议术后保持会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使用医用护理垫观察出血量变化。若渗血持续加重,需排除活动性出血可能。
2、血管损伤
手术中若损伤宫颈部位较大血管,可能出现持续性鲜红色出血。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出血量较大且不易自止。可能与宫颈局部血管变异、手术范围较深有关。需及时进行阴道填塞或电凝止血,必要时需输血纠正贫血。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禁止负重活动。
3、凝血功能障碍
患者若存在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凝血异常疾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会导致创面凝血困难。表现为术后出血时间长、血块形成缓慢。术前应完善凝血功能检查,异常者需调整用药或输注凝血因子。术后出血需联合使用止血纱布和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片、云南白药胶囊等辅助止血。
4、术后感染
继发感染会导致创面炎性渗出增加,血管脆性增高,出现暗红色血性分泌物伴异味。常见于术后一周左右,多与过早性生活、盆浴等污染创面有关。需进行分泌物培养,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等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局部消毒护理。
5、组织坏死脱落
术后2周左右宫颈创面焦痂脱落时可能出现少量出血,但若合并感染或脱落面积过大,可引发较多出血。此时需清除坏死组织,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创面修复,必要时进行二次缝合。避免在此期间进行妇科检查或阴道冲洗。
锥切术后应严格遵医嘱休息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每日观察出血颜色和量,保持外阴干燥清洁。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元素,如瘦肉、动物肝脏等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术后2周、1个月需按时复查宫颈愈合情况,若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出血量突然增加,需立即返院处理。恢复期间避免骑自行车、深蹲等增加腹压的动作,防止创面二次损伤。
阿胶一般不需要放在冰箱里,但需要密封后存放在阴凉干燥处。若环境温度较高或湿度较大,可冷藏保存。
阿胶由驴皮熬制而成,传统工艺使其质地稳定,常温下密封保存不易变质。阴凉通风的环境可避免受潮结块,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下较为适宜。存放时需远离灶台、暖气等热源,防止高温导致胶体软化粘连。原包装未拆封的阿胶保质期可达数年,拆封后建议在6-12个月内使用完毕。
南方潮湿地区或夏季高温时节,可将阿胶装入密封袋后冷藏。冰箱温度控制在4-8摄氏度为宜,取出使用时需静置回温至室温,避免温差过大产生水汽。需注意冷藏后若反复取出易吸潮,建议分装成小份保存。若阿胶表面出现白霜属正常糖分析出现象,并非变质。
阿胶保存期间需定期检查是否受潮霉变,若出现酸败味、霉斑或明显软化则不可食用。日常服用时可搭配黄酒烊化或打粉冲服,脾胃虚弱者建议咨询中医师调整用法。保存得当的阿胶可保留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