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食道癌早期症状通过规范治疗多数可控制,预后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主要干预手段包括内镜下切除、手术根治、放化疗及靶向治疗。
1、内镜治疗黏膜内癌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用于病变局限在黏膜层的早期病例,术后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复发。
2、手术治疗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时需行食道癌根治术,常见术式包括Ivor-Lewis术、McKeown术,术后可能需配合辅助治疗。
3、放射治疗对无法手术患者可采用根治性放疗,鳞癌对射线较敏感,常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控制病灶进展。
4、综合治疗中晚期患者需联合化疗与免疫治疗,常用方案含顺铂、紫杉醇等药物,PD-1抑制剂可改善部分患者生存期。
确诊后应戒烟酒并选择流质饮食,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增强CT及肿瘤标志物,5年生存率在早期病例可达70%以上。
橘红色黏膜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溃疡或早期食管癌的表现,需结合内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1、反流性食管炎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导致充血水肿,内镜下呈橘红色改变,常伴烧心、反酸。治疗需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咀嚼片,配合抬高床头等生活方式调整。
2、Barrett食管长期胃食管反流导致食管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内镜见橘红色岛状黏膜。需定期内镜监测,重度异型增生可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3、食管溃疡药物或感染因素引发食管黏膜破损,溃疡周边充血呈橘红色。针对病因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抗感染药物,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4、早期食管癌食管鳞癌早期可表现为黏膜局限性橘红糜烂,多无典型症状。确诊需依赖染色内镜和活检,早期发现可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发现食管黏膜异常改变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避免吸烟饮酒,减少烫食、腌制食品摄入以降低食管病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