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是哪些

|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是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冬
周冬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化脓性中耳炎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引流等方式治疗。化脓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鼓膜穿孔、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分泌物,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继发感染。操作需由医护人员完成,禁止自行掏挖。

2、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等可局部抗感染。使用前需清除脓液,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

3、口服抗生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等适用于感染较重者。需完成全程治疗,避免细菌耐药。

4、鼓膜穿刺引流

对鼓室积脓严重者,需切开鼓膜引流脓液并放置通气管。可缓解疼痛并预防并发症如乳突炎。

治疗期间避免耳道进水,忌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慢性反复发作者建议排查鼻咽部病灶。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打完卡介苗后不良反应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淋巴结肿大等常见不良反应,严重反应罕见但需警惕化脓性淋巴结炎或骨髓炎。

1、局部反应

接种部位2-4周出现直径5-10毫米的红肿硬结,可能伴随轻微化脓,属正常免疫反应。家长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无须特殊处理,避免挤压或涂抹药膏。

2、发热反应

约10%新生儿会出现37.5-38.5℃低热,持续1-2天。建议家长加强体温监测,物理降温为主,若超过38.5℃或持续不退需就医。

3、淋巴结肿大

同侧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轻度肿大较常见,多数2-3个月自行消退。家长发现直径超过1厘米或破溃流脓时,应立即带患儿至结核病专科就诊。

4、异常反应

极少数可能出现骨髓炎或全身播散性感染,可能与原发性免疫缺陷有关。表现为持续高热、接种处长期不愈、多部位淋巴结肿大,需紧急医疗干预。

接种后3个月内家长应定期观察接种部位变化,避免局部碰撞,出现异常哭闹、拒奶等全身症状时及时就医评估。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