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骨质疏松引起第八胸椎骨折可通过卧床休息、支具固定、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通常由骨量减少、外力冲击、跌倒损伤、长期激素使用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2-4周,避免脊柱负重,使用硬板床保持骨折部位稳定,配合轴向翻身预防压疮。
2、支具固定疼痛缓解后佩戴胸腰支具3-6个月,选择三点式矫形器或硬质背心,限制脊柱屈伸活动促进骨折愈合。
3、药物治疗基础治疗需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抑制破骨细胞,特立帕肽促进骨形成,钙剂与维生素D补充骨营养。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
4、手术治疗椎体成形术或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适用于严重压缩骨折,经皮注入骨水泥可快速稳定椎体,手术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骨密度情况。
康复期需加强防跌倒措施,每日摄入800-1200mg钙元素,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循序渐进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骨质增生可能由关节退行性变、长期劳损、代谢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局部僵硬、神经压迫等症状。
1、关节退行性变关节软骨磨损后,机体代偿性形成骨赘,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可通过热敷、关节保护训练缓解症状,严重时需使用塞来昔布、氨基葡萄糖、双醋瑞因等药物干预。
2、长期劳损重体力劳动或运动过度导致关节反复微损伤,诱发骨质增生。建议减少负重活动,配合冲击波治疗,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3、代谢异常钙磷代谢紊乱或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可能加速骨赘形成,常伴随血钙异常。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补充维生素D、降钙素等,同时监测骨代谢指标。
4、遗传因素家族性骨关节病易感基因可能增加发病概率,早期表现为多关节对称性增生。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必要时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延缓进展。
保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避免关节受凉,适量补充乳制品和深海鱼类有助于延缓病情发展,出现持续性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