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脚踝水肿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90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脚踝水肿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徐海林
徐海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脚踝水肿可能由久站久坐、静脉回流障碍、肾脏疾病、心脏功能不全、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抬高下肢、穿戴弹力袜、药物治疗、控制原发病、调整生活习惯等方式缓解。

1. 久站久坐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组织液渗出积聚在脚踝。常见于教师、司机等职业人群,表现为晨轻暮重的对称性水肿。建议每1-2小时活动下肢,休息时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配合踝泵运动促进循环。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更易出现此类水肿,需注意监测血压。

2. 静脉回流障碍

下肢静脉曲张或深静脉血栓形成时,瓣膜功能受损使血液淤积。可能伴随皮肤色素沉着、静脉显露等症状。可穿戴二级压力医用弹力袜,避免长时间热水泡脚。严重者需使用地奥司明片、羟苯磺酸钙胶囊等静脉活性药物,必要时行静脉射频消融术。

3. 肾脏疾病

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衰竭会导致蛋白丢失、水钠潴留。晨起眼睑水肿后逐渐蔓延至脚踝,尿中可见大量泡沫。需限制每日饮水量,采用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配合百令胶囊保护肾功能,严重时需进行透析治疗。

4. 心脏功能不全

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可引起双侧脚踝凹陷性水肿,常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体重变化。医生可能开具芪苈强心胶囊、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改善心功能药物,配合持续低流量吸氧,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荷。

5. 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黏液性水肿,按压无凹陷且伴畏寒、脱发等症状。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定期复查甲功五项。更年期女性雌激素下降可能引起轻度水肿,可尝试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改善代谢。

日常应避免穿过紧鞋袜,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卧床时用枕头垫高双脚。记录水肿程度变化,若出现单侧突发肿胀、呼吸困难或尿量明显减少,应立即就医排查肺栓塞、急性心衰等危重情况。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足部皮肤护理,预防水肿破溃后形成慢性溃疡。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腰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腰结石通常是指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其形成可能与代谢异常、尿路梗阻、饮食习惯、感染及药物因素有关。肾结石的形成主要有草酸盐沉积、尿酸盐沉积、磷酸盐沉积、胱氨酸沉积、感染性结石等因素。

1、草酸盐沉积

高草酸饮食如菠菜、巧克力等摄入过多,导致尿液中草酸浓度升高,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结晶。长期脱水或饮水不足会进一步浓缩尿液,促进结晶聚集。这类结石质地坚硬,表面粗糙,易损伤尿路黏膜引起血尿。患者需限制高草酸食物,增加枸橼酸钾摄入以抑制结晶。

2、尿酸盐沉积

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肾功能减退使尿酸排泄减少,均可引起高尿酸尿症。酸性尿环境下尿酸易析出结晶,形成黄褐色光滑结石。常见于痛风患者或长期高蛋白饮食人群,需碱化尿液并服用别嘌醇片等降尿酸药物。

3、磷酸盐沉积

尿路感染时变形杆菌等产脲酶细菌分解尿素,使尿液碱化并升高磷酸铵镁浓度,形成灰白色易碎结石。此类结石生长迅速,常呈鹿角形填充肾盂。需控制感染并使用乙酰羟肟酸胶囊抑制脲酶活性,同时酸化尿液。

4、胱氨酸沉积

先天性胱氨酸尿症患者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导致尿中胱氨酸过量排泄。在酸性尿中溶解度低,形成淡粉色六边形结石。需大量饮水维持尿量,服用青霉胺片促进胱氨酸溶解,必要时需碱化尿液。

5、感染性结石

慢性尿路感染导致坏死组织、细菌团块成为结石核心,与磷酸盐、钙盐层层沉积形成结石。常见于神经源性膀胱或长期留置导尿管者,表现为发热、脓尿。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并彻底清除感染灶。

预防腰结石需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减少高盐高蛋白饮食,避免长期服用维生素D或钙剂。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尿常规、B超检查,根据结石成分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适当进行跳跃运动有助于小结石排出,但直径超过6毫米的结石需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