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永久起搏器并发症有哪些

|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问题描述:
永久起搏器并发症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永久起搏器并发症主要有囊袋感染、电极脱位、起搏器综合征、血栓形成、电池耗竭等。植入永久起搏器后需定期随访,监测设备功能及并发症风险。

1、囊袋感染

囊袋感染是起搏器植入后常见的局部并发症,多由术中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导致。表现为植入部位红肿热痛,严重时可出现脓性分泌物或发热。需通过血常规、细菌培养确诊,轻症可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重症需手术清创并临时移除起搏器。

2、电极脱位

电极脱位多发生于术后1-2周,与电极固定不牢或患者过早活动有关。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等起搏失灵症状,心电图显示起搏信号缺失。X线或超声可明确脱位位置,需重新手术调整电极。术后需限制上肢活动,避免提重物或大幅度摆臂。

3、起搏器综合征

起搏器综合征因房室收缩不同步引发,常见于心室单腔起搏患者。表现为乏力、气短、颈静脉怒张,严重时出现低血压。可通过程控调整起搏参数改善,必要时升级为双腔起搏器。患者应记录症状发作时间,复诊时提供详细反馈。

4、血栓形成

电极导线可能诱发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血栓,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表现为上肢肿胀、静脉曲张,超声检查可确诊。急性期需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后期改用华法林钠片抗凝。日常需观察肢体循环,避免长时间压迫植入侧肢体。

5、电池耗竭

起搏器电池通常使用5-15年,电量不足时会出现起搏频率下降或间歇性工作。程控检测可预估剩余寿命,需提前规划更换手术。更换时需评估原电极状态,部分患者需同时更换导线。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起搏器功能检测。

植入永久起搏器后应保持囊袋部位清洁干燥,术后1个月内避免植入侧手臂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心率并记录不适症状,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或植入处溃烂需立即就医。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控制钠盐摄入以减轻心脏负荷。避免接触强磁场环境,机场安检时主动告知起搏器植入情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心衰会导致猝死吗

心衰可能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进行管理,但严重情况下确实可能导致猝死。心衰通常由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肥厚和心脏功能下降。通过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等方式可以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使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片5mg/次,每日一次、贝那普利片10mg/次,每日一次进行治疗。 2、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会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引发心衰。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次,每晚一次,严重时需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支架植入术。 3、心肌病:心肌结构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心衰。限制体力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20mg/次,每日一次有助于缓解症状,必要时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4、心脏瓣膜病: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会影响心脏泵血功能。轻度症状可通过限制盐分摄入、控制体重进行管理,严重时需进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5、心律失常:快速或缓慢的心律可能导致心脏泵血不足。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片200mg/次,每日一次、美托洛尔片50mg/次,每日两次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心衰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盐高脂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保持情绪稳定,定期监测体重和血压,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