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吃了变质的腊肉食物中毒怎么办

|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吃了变质的腊肉食物中毒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吃了变质的腊肉食物中毒可通过催吐、补液、药物治疗、调整饮食、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毒素、化学污染、食物腐败、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1、催吐

误食变质腊肉后2小时内可尝试催吐,减少毒素吸收。用手指或压舌板刺激咽部诱发呕吐,但意识不清或误食强酸强碱者禁用。呕吐后需观察是否排出食物残渣,反复用温水漱口避免黏膜损伤。儿童需家长协助固定体位,防止误吸呕吐物。

2、补液

腹泻呕吐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液体,可加入少量糖分促进电解质吸收。出现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补液。

3、药物治疗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诺氟沙星胶囊抑制肠道致病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腹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痉挛,发热超过38.5℃时考虑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

4、调整饮食

急性期禁食油腻辛辣食物,症状缓解后从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过渡。恢复期选择易消化的面条、蒸蛋等低脂食物,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避免进食海鲜、乳制品等易致敏食物,烹饪时确保食材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粪便培养等检查,重症患者需住院进行洗胃、抗生素静脉滴注等治疗。保留剩余可疑变质食物样本供检测,向疾控部门报告群体性中毒事件。

预防食物中毒需注意腊肉储存于通风阴凉处,表面出现霉斑或酸败气味立即丢弃。处理生熟食材分开操作,定期清洁冰箱保持4℃以下低温。外出就餐选择卫生达标店铺,食用腌制品时搭配大蒜、醋等抑菌配料。出现腹泻症状后需隔离餐具,便后彻底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车祸哪种骨折评不了残

车祸中通常无法评残的骨折主要有轻微骨裂、未移位的线状骨折、部分撕脱性骨折、肋软骨骨折以及尾骨骨折。这些骨折愈合后多数不会遗留功能障碍,不符合伤残评级标准。

一、轻微骨裂

轻微骨裂指骨皮质出现细小裂缝但无明显移位,常见于四肢长骨或骨盆。这类骨折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即可愈合,不会影响关节活动度或肢体功能。康复期建议避免患肢负重,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

二、未移位的线状骨折

未移位的线状骨折表现为骨皮质连续性中断但断端对位良好,多见于桡骨远端、胫骨等部位。临床处理以保守治疗为主,通过外固定保护6-8周后骨痂形成,极少导致畸形愈合或慢性疼痛。康复阶段可配合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修复。

三、部分撕脱性骨折

肌肉或韧带牵拉导致的撕脱性骨折若撕脱骨块小于关节面15%,如肱骨大结节撕脱、胫骨结节撕脱等,通常无须手术干预。急性期需冷敷制动,后期通过渐进性抗阻训练恢复肌力,预后良好且不影响运动功能。

四、肋软骨骨折

肋软骨骨折多由胸廓挤压伤引起,由于软骨组织再生能力强,3-4周后疼痛可自行缓解。治疗以镇痛、呼吸训练为主,不会造成胸廓畸形或呼吸功能障碍,故不符合评级要求。但需警惕迟发性血气胸等并发症。

五、尾骨骨折

尾骨骨折常见于跌落伤,主要表现为坐位疼痛。临床通常采取环形坐垫减压、微波理疗等对症处理,2-3个月症状逐渐消失。因尾骨退化且不承重,愈合后不影响基本生活能力,极少纳入伤残评定范围。

遭遇骨折后应规范完成整个治疗周期,包括固定、康复训练及功能评估。即使不符合评残标准,也需关注远期可能出现的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建议定期复查骨密度,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骨骼愈合的不良习惯。康复期间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维持肌肉力量。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