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药物流产后出血一般在7-14天内逐渐减少至停止,出血量应少于月经量且无大血块,若出血超过14天、量突然增多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
1、出血时间:正常出血持续7-14天,前3天出血量较多类似月经,之后逐渐减少。若超过14天未净或反复出血,可能提示宫腔残留或感染。
2、出血量:出血量应少于平时月经量,每日更换卫生巾不超过5-6片。若1-2小时内浸透整片卫生巾或排出大血块,需警惕大出血。
3、颜色变化:初期为鲜红色,逐渐转为暗红或褐色。若持续鲜红色伴腹痛,可能子宫收缩不良或存在妊娠组织残留。
4、伴随症状:轻微下腹坠胀属正常,但若出现剧烈腹痛、发热超过38℃、分泌物异味,需排除感染或不全流产。
流产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会阴清洁,2周内禁盆浴及性生活,遵医嘱复查B超确认宫腔情况。
怀孕期间子宫肌瘤变大可通过定期监测、药物控制、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子宫肌瘤增大通常由激素变化、子宫血流增加、肌瘤位置特殊、既往病史等因素引起。
1、定期监测孕妇需每4-6周进行超声检查,评估肌瘤大小及胎儿发育情况。肌瘤增长过快可能伴随腹痛或压迫症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黄体酮类药物如地屈孕酮片缓解宫缩。
2、药物控制在医生指导下可短期使用醋酸亮丙瑞林等GnRH激动剂缩小肌瘤。这类药物可能引起低雌激素症状,需配合钙剂如碳酸钙D3片预防骨质疏松。
3、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压力,每日侧卧休息不少于2小时。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摄入,限制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
4、手术干预若肌瘤导致严重疼痛或影响产道,孕中期可考虑肌瘤剔除术。手术风险包括早产或胎盘异常,需由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评估实施。
建议记录胎动变化,出现持续腹痛或阴道流血立即就医。分娩方式需根据肌瘤位置和大小由医生综合评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