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肝功能检查主要通过抽血完成,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转氨酶、胆红素、蛋白质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尿液化验通常不作为常规肝功能评估手段。
1、抽血检测:静脉血液可准确反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细胞损伤标志物,以及白蛋白、凝血因子等肝脏合成功能指标。
2、尿液局限:尿胆原、尿胆红素等尿液指标仅能间接提示胆汁排泄异常,无法全面评估肝脏代谢与合成能力,临床辅助价值有限。
3、特殊项目:部分肝纤维化检测需采集血清进行特定标志物分析,如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等,这类项目必须通过血液样本完成。
4、联合检查:当怀疑肝肾综合征时,医生可能同步安排血肌酐和尿微量蛋白检测,但核心肝功能评估仍以血液生化检查为主。
检查前需保持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可能影响转氨酶结果,需提前告知医生用药史。
肝炎后肝硬化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保肝护肝、并发症管理和肝移植。
1、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尚可维持正常生理需求,无明显症状。治疗以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为主,配合水飞蓟宾等护肝药物。
2、失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需进行利尿治疗、降低门脉压力等对症处理,必要时考虑肝移植。
3、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需长期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控制病毒复制。
4、并发症管理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采用套扎术,自发性腹膜炎需抗生素治疗,肝性脑病需乳果糖等药物调节。
肝硬化患者应严格戒酒,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