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肾病综合征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利尿剂、抗凝药物等。治疗需根据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个体化制定方案,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
一、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是中重度蛋白尿的首选药物,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甲泼尼龙适用于激素依赖或频繁复发者。地塞米松抗炎作用强但副作用较多,需谨慎使用。长期用药需监测血糖、血压及骨质变化。
二、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用于激素抵抗或反复发作病例,可能引起骨髓抑制。他克莫司适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需监测血药浓度。环孢素可减少蛋白尿,但存在肾毒性风险,用药期间须定期评估肾功能。
三、利尿剂呋塞米适用于严重水肿患者,能促进钠水排出。螺内酯作为保钾利尿剂,常与呋塞米联用。托拉塞米利尿作用持久,对电解质影响较小。使用利尿剂需注意监测电解质平衡。
四、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用于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华法林适用于长期抗凝治疗,需定期检测凝血功能。氯吡格雷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栓塞风险。抗凝治疗期间应观察出血倾向。
患者需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注意预防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尿蛋白、肾功能等指标以调整治疗方案。
肾穿刺活检结果主要分为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几种病理类型。
一、微小病变病理特征为肾小球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光镜下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二、局灶节段硬化部分肾小球发生节段性毛细血管袢硬化,常伴有肾小管萎缩。患者可出现顽固性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下降,需综合使用免疫抑制剂。
三、膜性肾病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伴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是中老年肾病综合征常见病因。部分病例与肿瘤或感染相关,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四、系膜增生病变系膜细胞和基质不同程度增生,可见于IgA肾病等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从无症状血尿到肾功能不全不等。
肾穿刺后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遵医嘱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